发新贴回复
返回列表1

查看:4659     * 贴子主题:即发集团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玉兰逝世

帅哥:Tily



积分:17970
注册:2017-02-03
沟通:
Post By:2023/10/2 17:11:20
  据青岛日报消息,原即墨市政协副主席、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玉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1日7时30分在青岛市即墨区逝世,享年83岁。
[img]/tp/2023/1002/1710478560.jpg[/img]
  陈玉兰,曾是全国最大发制品、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青岛即发集团的掌门人,平常给人的印象是:头发花白、说着一口地道即墨话。
[img]/tp/2023/1002/1710540563.jpg[/img]
2005年5月,陈玉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陈玉兰是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曾兼任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等职务;被授予中国优秀女企业家、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全国纺织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带假发厂找准风口   陈玉兰是从工业生产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女企业家。
[img]/tp/2023/1002/1711004570.jpg[/img]
  1963年,高中学历的陈玉兰仅有22岁,她进入"即墨档发生产合作社",成了一名包装员。这间将假发加工户组织起来的手工生产合作社,就是即发集团的前身。后来,陈玉兰当过出纳员、统计员、分管生产的计划人,上世纪70年代任生产经营副厂长。
  70年代,国际市场化纤假发迅猛发展,直接影响国内将乱发收集梳理而成的传统“档发”出口滞销,工厂效益跌至谷底。因此,三十岁出头的陈玉兰决定变换发展策略,不再将假发作为工厂的唯一主营产品,开辟出了劳保手套、玩具假发等新产品线,使当时的即发避开危险期,效益回升。随后,陈玉兰也升为厂长。
  80年代,受出口配额的限制,当初把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关头。考察获知国际市场对纯棉针织内衣的需求提升,1981年,陈玉兰带队赴日本学习,成为即墨企业出国学习的首例,此行购置了大批国际先进设备。
  1982年,陈玉兰办起了即墨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继而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即墨第一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转移,年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了上千万元,一跃成为即墨市产值利税大户。
  1987年,陈玉兰在“拨改贷”政策下使公司的针织项目成功中标,获370万元资金,并利用日本政府“黑字还流”贷款300多万美元,顺利实施技术改革。1989年,公司更名为即墨市发制品总厂。
  据统计,即发共组建合资合作企业18家,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敢于争先,让企业“走出去”   90年代,陈玉兰带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稳步快速增长。1992年,公司更名为即墨市发制品集团公司。1993年,成立多家海外合资公司。1997年,公司首次采用“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并于2000年建立了针织工业园,带动起即墨市上千家针织产业集群。2002年12月,即墨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选为“中国针织名城”。
[img]/tp/2023/1002/1711076573.jpg[/img]
  在陈玉兰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下,即发集团创办合资企业5个,实际利用外资7000多万美元,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链,年产量达到1.5亿件,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即发”牌针织服装声名鹊起,销量快速递增。
  2003年,即发集团实现各项经济指标位居中国针织行业综合竞争力第一、中国针织服装出口排名第一、中国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序第一,名列山东省工业企业(集团)百强企业、全国进出口最大的200家企业、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
  建立合资企业无疑为即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陈玉兰仍不满足于现状。
  她想让企业也能够“走出去”。
  “这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陈玉兰说。
  经过前期考察,陈玉兰决定在越南投资建厂。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7月该公司有员工1000余人。“这些员工全部由越南当地招聘,我们只从国内派遣了4名管理人员。”陈玉兰介绍。
  “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员工的习惯和信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这是最合适也是最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陈玉兰说,“同时,要大胆启用当地管理人员,从公司建立开始就手把手地进行培养,引导使其适应和接受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样既提高管理效率,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截至2018年,即发在越南建立的子公司拥有32条生产线。2019年,该公司服装年产量966.5万件,实现出口额1921万美元。
不断扩大的国际“朋友圈”   在即发越南公司步入正轨、平稳发展的同时,经过可行性调研,陈玉兰决定在与越南相邻的柬埔寨投资建厂。
  2013年7月,即发柬埔寨公司成立。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初步发展,目前即发柬埔寨公司拥有职工2500余人,各类生产设备1300余台/套,已经拥有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2017年完成服装1402万件,出口额达到2653.08万美元。
  “2018年公司计划再增产两个车间的能力,这样柬埔寨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公司规模将得到大规模提高。”陈玉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陈玉兰还在拓展东南亚产业链而做着规划。
  2015年12月,即发越南纺织染整项目——即发成安纺织有限公司成立,将为越南和柬埔寨成衣工厂进行配套,提高产品竞争力,计划针织面料产能1000吨面料/月。面料工厂的正式投产,将极大增强即发东南亚工厂的竞争能力,也是企业深入深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一步。
  2018年4月份,即发还在越南北江省越安县成立彩印包装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年产塑料包装袋5000万枚,已在今年年初投产,进一步完善了纺织服装产业链配套。
  “海外投资风险与机会并存。”陈玉兰告诉记者,“投资地点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经营,需要进行长期考察、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创新聚焦新材料   在陈玉兰的带领下,即发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性能化产品的比例。据介绍,即发每年推出的新面料多达千种,玉米、大豆、虾壳、螃蟹壳甚至矿泉水瓶都可以成为新型纺织材料的原料,找到了支撑纺织产业后段发展的路径。
[img]/tp/2023/1002/1711161580.jpg[/img]
即发旗下养发馆开业,右一为集团董事长陈玉兰(资料图)
  2003年,即发集团成立了青岛即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据官网介绍,目前公司已授权了6项壳聚糖纤维材料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美国专利,是《壳聚糖短纤维》《壳聚糖纤维混纺针织面料》行业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主营产品为医用壳聚糖纤维制品,即伤口直接接触类的各种医用敷料和一次性卫生用品。
  2020年年底,即发集团推出了一款“网红”产品,即利用海洋生物甲壳素纤维以及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口罩,可以在反复水洗后依旧保持抗菌防病毒的特性。这种口罩一上市就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一周内接到了近1000万个订单。
  顺着这个方向,即发还将业务拓展到了生命科学领域,公司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合作生产血液透析机和血液透析器,标志着企业进军高端生命医疗科技领域。此外,即发与国内科研院所和团队机构密切合作,研发出了包括可穿戴服装在内的智能产品,专注人体健康管理与安全管理。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即发除了继续提升传统纺织产品,还将致力于把纺织面料从生活用纺织品向医用防护到特种特需领域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升级。
不忘初心做公益

emsp; 2019年,时任即发集团董事长的陈玉兰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创造丰硕的财富,同时也必定具备良知、正义和感恩情怀以及热心慈善公益。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对农民,不能忘了反哺农村。解决就业、反哺农村,始终是即发的使命。多年来,即发先后在田横镇、金口镇等12个镇街设立服装厂和发饰品厂,每年投放加工费5亿元以上。“不误农活、不误家务、不误收入”的就近打工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留守打工”。对西部,精准扶贫,建设边疆。先后在安徽以及山东菏泽、济宁、德州等山东中西部十几个地级市建立服装加工厂,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2015年11月,在喀什地区建设了多处服装工厂,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员工1500余人实现就业,被授予山东省重点援疆项目。对社会,倾情慈善,播撒爱心。
  多年来,即发集团向各级慈善机构及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500多万元。被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爱心捐资助残特殊贡献单位”“扶残助残先进单位”“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获青岛市“爱心助残先进单位”称号、青岛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即发还在慈善总会设立了1.5亿元的慈善冠名基金,每年“慈善一日捐”也都在20多万元。
[img]/tp/2017/0203/1648017890.jpg[/img]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1
Powered by ShuzirenCms © 2003-2025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1162 second(s)